阿里云服务器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财经 四川都市网 2024-08-17 506浏览

45人团队年赚百万,用了这四种“反常识”商业思维

点击上图▲了解会员

本期内容节选自《细读商业经典》读书会员课,在这一期课程中吴晓波频道总编辑魏丹荑解读了《重来》,登录吴晓波频道APP,可收看完整内容。

‍‍

整理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大家好,我是吴晓波频道的总编辑魏丹荑,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叫《重来》。大家学商业,很多时候学习的是经济学的思维,而经济学最重要的是资源配置。 企业家真正在做的是配置稀缺的资源,所以学习他们如何配置稀缺资源、规划公司文化和应对人生挑战等的方式,可能会对我们有着更多启发。 如果你也追求更简单、高效的商业思维,推荐这本书给大家。

大部分的SaaS平台、科技公司在起步时都是亏损的,但《重来》的作者创办的公司——37 Signals,从第一年开始就盈利,而且在稳定后的每年都有几百万美元的净利润,除掉了所有的成本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高于和它同期的公司。这对于一家公司来说非常难。

即便是在经历美国科技公司几轮大的下跌后,它的利润仍是一根平线慢慢往上,是一家非常健康的小而美、小而稳的公司。

与很多企业家不断地想融资、扩大规模不同,作者以小公司为荣,崇尚“不上市、不扩张,以盈利为目标”的经营理念。

同时,他们有着非常特殊的企业文化。


不要过早地关注细节

他们认为有两个让产品好用的原则。 这两个原则是我觉得所有做产品、做消费品的公司都可以去参考的,第一个叫作不要过早地关注细节。

很多人会在细节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比如建筑师在设计房子的时候,从来不去想地砖应该是什么,而是关注把房子架构、层级、整体先建立好。过早地去讨论细节会引来更多的争议,会有多如牛毛的会议、很多的延期,同时会浪费时间去做一些迟早会变的改变。

这句话很简单,但是用这个方法论可以督促我们。当我们开始规划一个设计,可以使用非常大号的白板笔在黑板上写字,因为这支大号笔只能起到画结构的功能。但我们不能用圆珠笔,为什么?因为使用圆珠笔就能写下很多细节了。而当你用白板笔这么粗的笔的时候,只能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现在必须要去做的最重要的框架事情上。

此外,他们在开发远程管理软件的时候,最开始也完全没有去考虑附加的功能,甚至连支付的功能都没有去管。

这是一家用户必须为软件付费的公司,但是为什么连支付的功能都没有呢?因为这个软件是按月收费和按年收费的,付费这个动作最早会在30天之后才发生。所以在发生前的30天内,就应该抓紧时间解决其他核心的问题,等到30天之后,再来解决付费的问题。连付费都可以成为一个细节,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在安排重要和紧急的事情的时候是多么有逻辑了。


要做减法,不要做加法

另一个让产品变好的一个法则,就是要做减法,不要做加法。

传统的思维是要打败竞品,就一定要做得更多。如果竞品有4种功能,我们一定要做5种,而且每种都要做得比它好。如果它的宣传花了100万、投放了10个渠道,我们就要花200万,投放20个渠道。

作者David把这种攀比叫作冷战时的军备赛,特点是非常耗时、耗力、耗钱。将对手视为天花板,使得自己处于一个完全防御的、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下。但实际上,能在竞争中打败对手,是因为从来不看对手做什么,而是只做那些认为正确的事情。

所以对于做产品的公司,应该放弃那些冷战式军备赛式的浪费,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那些事情上。

另外,他们还提到要在问题上投入少一些精力。

大多数人在碰到问题时,或者碰到瓶颈时,都认为找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但作者David和Jason在拜读了戈登·拉姆奇的《厨房噩梦》后发现了一种模式:所有失败的餐厅,他们的菜品总是最多的。所以拉姆奇工作时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研究那些点得少的、不好吃的菜品,而是只留下最热门的10个菜品,剩下的全部去掉。从30个菜品减少到10个菜品的时候,你就是一家成功的公司、一个精品的菜单了。

同样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也不应该在问题上投入太多的精力,而是应该削减掉这些问题,让这些问题不存在。


不要逞英雄

同时,他们还告诉我们,不要逞英雄。

假设你判断一件事情能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但当经过一个小时,还没有顺利开始,你还会坚持完成这个事情吗?

我是一个在理念上非常逞英雄的人,这种情况下,我的选择是硬着头皮做完,绝对不能放弃。这是因为传统的思维里,放弃就等于失败。

但实际上, 当我们决定要做耗时超过两周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询问旁人的意见,去判断这件事情是不是应该这么做,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 哪怕不是最专业的人,他都可能一眼看出那个问题。因为此时,我们才是那个“只缘身在此山中、看不清楚的人。”


学会对用户说“不”

还有一个非常反常识的点,就是我们一定要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

尤其是 当你需要创立一个人效更高、标准化更高的公司的时候,一定要有标准化产品,你一定要去跟用户说不。

来反馈问题的用户,可能只是总用户的1%,而这1%里面可能又只有万分之三、千分之三的人表达了这个观点,实际上其他99%的人可能是没有这个需求的。这种现象叫幸存者效应。

所以,我们不应该去相信用户永远是对的。如果你是一个厨师,顾客说菜太咸了、太淡了,也许你可以去做一些改变;但是如果有一个挑剔的美食家说,这个宽面里面应该放香蕉、不要放牛油果,不要去相信他们。

不要为了迎合某些客户,而忽略大部分的沉默的用户,这会让你得不偿失的。

完整内容收录于《细读商业经典》课程第85本解读书《重来》,由吴晓波频道总编魏丹荑解读,课程中还介绍了违背传统常识的想法,教你用更简单、更高效的方式来思考商业、职场、人生。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课程内容,欢迎前往吴晓波频道APP收看。

领取7天读书会员

深入阅读和思考

点击下方▼立即领取

四川都市网

四川都市网10000+篇文章

站点 微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四川都市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列表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四川都市网 sc.newsfc.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