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三步看懂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该怎么挑?
我们过去给大家介绍了各种基金的挑选方法,不仅要看业绩,还要研究基金经理、投资流程。
但是相比其他基金而言,挑选货币基金其实不用那么复杂。
大家都说货币基金是基金投资的“入门款”,这不仅是因为货币基金极低的投资风险和波动可以让绝大多数投资者接受,也是因为,相较于其他类型基金而言,它的挑选难度也要低很多。
今天我们就来教教大家怎么挑选货币基金~
01
能不能看历史业绩选货币基金?
虽然我们反复强调,过往业绩不具备预测性,选基金不能单看业绩用脚投票。
但是这句话要排除货币基金,因为它们的历史业绩确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看看在过去十年,如果我们每年去买上一年在各类基金中排名前四分之一的产品,在第二年这些基金继续维持前四分之一排名的概率有多大。
![](https://finance.sina.com.cn/n.sinaimg.cn/finance/crawl/664/w550h114/20240221/1885-75a45872068ad016a8bda93bc2767866.png)
从上图可以看出, 在上一年度排名前四分之一的货币基金,在下一年继续排在前四分之一的概率最大。最近五年基本每年都快有接近20%的水平。
再对比看下股票、混合和债券基金。上年度排名在前四分之一的基金,在下年度继续维持这个排名的概率很低,基本都不超过10%。
拉长时间来看,股票型、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中基本没有基金可以在五年的时间周期里,每年维持同样的四分位排名,更别提每年把业绩都做到前四分之一。
但是对于货币型基金来说,连续五年维持四分位排名不变,甚至是每年保持同类前四分之一的概率要高很多,有接近30%的水平。
![](https://finance.sina.com.cn/n.sinaimg.cn/finance/crawl/740/w550h190/20240221/bed8-f3fe38f9d44847e04a1e70bc8908dbb7.png)
所以由此可见,用历史业绩来挑选股票型、混合型甚至是债券型基金确实是不太靠谱。
但货币基金的业绩看起来更有持续性——某年收益率较高的货币基金下一年收益率仍较高的概率很高。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货币基金最主要的收益来源是持有到期吃利息,每日获得的收益是可以预期且相对固定的。
而且由于监管对货币基金投资操作(杠杠、久期)有严格的限制,货币基金的投资范围也因此相对狭窄。
能玩的花样少了,基金经理也就没有太多可以发挥的空间,导致他们的投资组合差异不大。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货币基金整体的收益差距也都比较小。
这也是为什么,晨星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对货币基金进行评级——收益率差异太小,也很难体现出评价的意义。
同时,不评级也是因为和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和债券基金不同,获取长期超额收益并不是货币基金最主要的投资目的。
作为现金管理“神器”,高收益向来不是货币基金的主要标签,低风险和高流动性才是这类基金最主要的特征和优势。
02
货币基金的业绩怎么看?
那选货币基金要参考哪些业绩指标呢?
和普通基金的业绩看净值涨跌幅不同,货币基金收益率有两个重要指标:七日年化收益率和万份收益。
七日年化收益率是按货币基金过去7天的收益水平估算的年度收益水平。但是真正一年后收益率是不是这么多,还不一定。
万份收益是当天1万元可以获得的每日收益金额。
但因为每天的万份收益变化较大,所以大家一般会拿七日年化收益率的数据来对比货币基金。
一般来说,我们按照七日收益率更高的标准来选货币基金就可以了。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即便是看业绩挑就行,也要关注一下过去一个月或者半年这只货币基金七日收益率的波动情况,判断你现在看到的“高收益”是不是属于短期极致水平。
你可能会发现,总有那么一两只货币基金的阶段性七日收益率“鹤立鸡群“,这极有可能是因为它们在最近几天恰好集中卖出了一些组合中高收益的投资品类,使得短期七日收益率“虚高”。
但货币基金绝不可能每天都有那么多的高收益资产去变现,它主要的收益来源还是靠吃利息。
所以大家挑选的时候,也要小心被阶段性的高收益“迷了眼”。
03
选货币基金也要关注风险
货币基金整体的风险也都相当低,每年的业绩波动率基本就是0.1%-0.2%不到,所以挑货币基金时去比较它们的业绩风险指标的意义不大。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到手收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基于这个考虑,我们需要尽量选择规模适中,散户持有人多的货币基金。
理论上来说,货币基金的规模越大,投资者越占“便宜”。
得益于规模效应,规模大的货币基金在去投资债券、票据、银行存款等产品的时候,就能越有更高的话语权,容易争取到更高的利率。
但是,规模过大也不是一件好事。
考虑到资金量大,基金经理为了确保资金安全和流动性,也会采取更为保守的策略。比如我们熟知的天弘余额宝基金,整体收益率不太具备吸引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吃了规模的亏。
此外,我们也要关注机构占比。
机构持有比例较高,可能会给其他散户持有人带来收益稳定性和流动性上的风险。
如果买了机构占比较高的货币基金,哪一天机构大额赎回,货币基金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应对,就得不计市价的高低卖出底层资产来凑钱,从而造成收益损失。
如果几家机构同时发起赎回,还有可能给货币基金带来流动性风险。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散户持有人比较多的产品,避免被机构的进出影响。
总体来看,对于货币基金,只要尽量选择规模适中、收益高且稳定、散户型的产品,大概率不会翻车。
但如果你的资金量不大,其实也没多大必要在因为两只基金之间不到0.5%的收益率差距过度纠结、频繁切换产品。毕竟货币基金申赎也需要时间,来回折腾也会折损好几天的收益。
拓展阅读
热门文章
- 邮储银行大同分行贷款疑云:天降巨额“被担保”变成失信被执行人?
2023-11-03 02:24 - 韩国电池厂火灾初步调查结果公布,遇难人员全部死于窒息
2024-06-28 02:35 -
太重向明终止北交所IPO
2023-11-04 02:29 -
碳中和板块涨0.11% 正和生态涨10.03%居首
2023-11-10 02:21 - 证监会:对于欺诈发行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坚决重拳打击,让其“倾家荡产、牢底坐穿”
2024-01-25 02:29 - 阿里健康拟135亿港元收购阿里妈妈医疗健康类目业务 中集车辆拟回购全部H股|港股11月28日公告精选
2023-11-30 02:24
推荐阅读